工作人员查询

服务监督电话010-59693688

关于栏目

栏目资讯

栏目资讯

匠心之路|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共同价值

今年“双11”卖场,成为国货“主场”。品牌热度搜索,国货手机占比71%、国货服饰占比55%、国货美妆占比63%……经过数十年品牌建设,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双升。

一方面中国产品卖向全世界,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;另一方面中国品牌未能迈向全世界。

“讲好中国故事,一定要有品牌的坚实支撑”,时代开出命题。

品牌,让中国故事更响亮。培育和发展新型国际品牌、把品牌建设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谋划、用中国故事和融媒体方式传播共同价值。

中国呼唤新型国际化品牌

“进出口总额33.1万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9.9%,其中出口17.67万亿,同比增长13.8%……即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外贸出口依然强势。当今国际市场由价格竞争、质量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”。

联合国发展署统计,占全球品牌总数不超过3%的知名品牌,拥有超40%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超50%的销售额。

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成就为中国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,但仍需要进一步塑造培育品牌市场环境、建立品牌评价统一标准。

品牌建设,国家早有举措

十四五规划提出,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,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,率先在化妆品、服装、家纺、电子产品等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;2022年8月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《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倡导开展中国品牌创建活动,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,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,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。

近年来,在宏观政策支持、市场成熟及营商环境改善机遇下,中国企业品牌正在强势崛起,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供给侧改革,拉动了内需,也推动了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。但是,我国企业品牌建设也受到了自主创新能力,中低端产业价值链,品牌营销模式等问题掣肘。

中国企业更应该思考新形势下如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强化品牌建设,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相应策略。

把握品牌建设现代化方向

品牌,必须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,同时科技创新也会带来新品类,新品类带来新品牌。过去的品牌扩张靠资本,靠全球化渗透,但中国品牌的未来发展要依托制造能力、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。

品牌现代化路径需要明晰自己的优势赛道,应自觉把品牌建设、品牌创新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谋划:

从地方品牌、本土品牌向全球品牌升维;

从质量品牌向文化品牌升维;

从实体品牌向数字品牌升维;

从高速增长升级到精益管理;

从产品主义升级到用户价值;

从机会主义升级到长期主义;

从促进公司上市升级到基业长青。

阿里巴巴国际站,见证着一批批国内企业从中国制造到打响中国品牌的迁跃。“越来越多出海企业,从贴牌和代工运营方式开始推广自主品牌。但是中国品牌进一步走向现代化,还需要企业主继续转变思维,也需要相关机构专业的服务和引导,包括精准的产品定位、知识产权的保护。”

据了解,2020年财富500强发布的榜单中,145家中国企业上榜,超过了美国的124家。然而,上榜的中国企业平均利润仅为上榜美国企业平均利润约四成。

传统品牌的效益来源于质量、价格、广告营销和市场占有率,新型现代化的品牌则应围绕更高质量、更高技术、更高生态、更高服务、更高文明、更高信任度等维度创新发展。而这些新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与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,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,实现建设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美丽中国的目标不谋而合。

新技术催生新品牌并不意味传统品牌机会渺茫

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,国潮相关搜索热度上升528%,2021年国货品牌关注度达到国外品牌3倍。全面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传播力和竞争力,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关键。

从国货到国潮是中国本土品牌的一次飞跃,老品牌、老字号结合中国文化化身为国风、国潮,不失为中国品牌进军国际的一条捷径。“老品牌要谨防文化上的保守性、技术上的局限性和经营上的狭隘性。要抓住互联网时代和‘一带一路’新机遇,把握品牌建设的现代化方向和要素。”国家外文局原副局长郭晓勇说。

做好新媒体时代全球品牌传播

截至2022年6月,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.51亿,手机网络规模达10.47亿,网络视频(含短视频)用户达到9.95亿,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7.88亿……在互联网媒体繁盛背景下,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需要新理念、新实践。

2021年,蜜雪冰城在各个视频平台力推一首简单却洗脑的主题曲,不到一个月时间,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6亿,在抖音话题播放量55亿。贴着小县城廉价等低端标签的蜜雪冰城,实现了品牌形象提升。

无独有偶。2022年,新东方依靠董宇辉等一干主播,将电商直播间变成文化课堂,成功引领直播带货新风尚,并带动新东方从教培行业实现转型。

无论是知名互联网企业还是头部平台,自媒体都逐渐成为品牌传播的新兴市场。而新兴的数字文化领域,无论是网文、动漫、影视为代表的文化IP,还是网络游戏、音乐、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文化业态,都已经或正在成为品牌传播蓝海。

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成本低、速度快、效率高;在融媒体背景下,品牌传播矩阵更立体化,品牌传播内容上更具有人格化,品牌传播手段上更智能化,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谋划,处理好产品、品牌和传播的关系。

1991年,恒源祥集团以一条简单的“羊羊羊”广告标语,铺天盖地的媒体投放,载入了中国广告的史册。2020年,恒源祥再次投放的企业文化短片,则是一则讲述乌拉圭地区牧羊人、羊群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。

品牌,品是内功,内功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;牌则是文化,是讲好故事的一种传播。品牌的竞争在于文化的竞争,很多成功的品牌传播最后的竞争都是文化形象的竞争。产品同质化比较容易,但文化的同质化很难。中国企业出海在练内功的同时必须具备发掘和讲好品牌故事的能力。品牌故事有了,才能借助各种媒体媒介和载体进行国际化宣传。

文化认同与品牌认同一脉相承,把中国文化融到品牌里,讲好有传承,有延续,有发展,有未来的中国故事。

中国品牌与中国国家形象密不可分,匠心之路栏目组旨为助力中国企业讲好中国故事,提升中国品牌公信力,塑造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。